製作人/編劇:許美惠

        2009年夏季,臺灣春風歌劇團再次演出「向古路經典致敬-《八郎探母》」!經過2008年的三場演出,此次重製重演,當然希望能夠有更好的呈現!
       
      「古路戲」是最正統的表演型態,但同時也是歌仔戲表演的「照妖鏡」,嚴苛地考驗著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如果「功底」不紮實,在照妖鏡中立刻原形畢露。因此,此番我們特別延請戲曲專科學院歌仔戲科的趙振華老師擔任武戲指導,在武打的部分每位演員都分配到不少的「武藝」可供精進,趙老師還帶了四位高徒與春風合作,科班生純熟的技術,在打武戲上領起大家的速度感,打得眾演員驚叫連連、真可謂驚險刺激呀!而甫從歐洲回國的八郎-佩穎,一下飛機也幾乎沒有喘口氣,馬上加入了大家「魔鬼訓練」的行列,展開馬不停蹄、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排練。

       人家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咳咳,也包含此次演出中唯一的一位男性),看到大家在熱天午後全神貫注的打著武戲,人人都「脫層皮」地蛻變了,真是動人的畫面。臺灣春風向古路經典致敬,或許味道還不夠醇厚,但絕對呈獻給您十足誠意的製作,歡迎來看戲!



 


 


劇本修編:【楊家將忠烈史的寄託-楊六郎】

       2008年的八郎探母,由於時間緊迫,只能將主力放在「楊八郎、明鏡公主、佘太君、蕭太后」四位主角身上。經由2008編寫劇本的過程,更加瞭解了從前演員們在編演楊家將故事的情節軸線,因此有些在2008來不及執行的細部想法,就被寓託在2009年演出的修整之中。

        楊家將是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參見前文:【寫在八郎探母之前】從血戰金沙灘起,開始有了許多讓人動容不捨的忠烈情節,其中六郎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很多楊家故事的橋段的演出都是以六郎為主角,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從戰役中逃生、闖過層層關卡、回到京城報訊申冤的「活口」,也是睜睜地見楊家滿門慘案事發的眼睛,背負在六郎身上的沉痛恐怕非一般人所能承擔,也因此楊六郎絕非是個「一般人」;《八郎探母》的故事能夠交代「楊家背景」的篇幅不多,若要能夠寓託情感與背景,非從六郎下手不可。但,楊六郎要做些什麼呢?我開始從六郎被令公逼迫離開兩狼山遙想起……

        血戰金沙灘一役,楊家將兵敗如山倒,當軍隊退守到兩狼山,前去求援的七郎遲遲未還,令公夢見了七郎向他託夢,心中暗知不妙,環顧左右所剩無幾的老弱殘兵,將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六郎延昭身上,要他突圍而去,但楊六郎怎麼肯拋下親父自行逃走?儘管六郎知道楊家的一絲希望都寄託在自己身上,但說什麼也無法決然而去,正在去去留留的踟躕時,楊令公為了不使他有後顧之憂,一頭碰死在李陵碑!見此景,如五雷蓋頂,楊六郎可能已經忘記了要怎麼哭泣,策馬狂奔殺出重圍,闖過遼兵的埋伏,進了雁門關,孰料,抬頭遙見到高高吊起在城牆上、身上插滿了箭的正是自小一起長大的親手足七郎楊延嗣……….。回到京城,竟然見到滿城貼滿捉拿自己的告示,原來為國犧牲的楊家滿門,被冠上了通敵賣國的冤名,即使跳進柴王府中躲避一時,終究楊六郎還是琅璫入獄,禁入天牢。楊延昭的心通過層層的重擊,面對著敵人,他咬著牙、全副武裝,不低頭,也絕不落淚。八賢王與柴王力保延昭,老太君終得到獄中見六郎一面,乍見母親,多麼慶幸也多麼殘酷……楊六郎終於崩解,眼淚再也止不住,一一對母親說出各個楊家將是如何慘亡,言觸及情、痛徹心扉。
        
       上金殿告御狀的慷慨激昂,終究敵不過皇帝的對功高震主楊家將的疑心;楊延昭軟禁在天波府,度過了十數年無官無職的「平靜」日子,沒有死傷的日子。唯一堪慰的是,他在逃亡過程中遇到了柴王爺的妹妹柴郡主,助他躲避在柴府中,暗生情意、願託終生,也成為他心靈的依靠。十數年後,干戈再起,積弱的宋朝哪派得出將領抵擋驍勇善戰的大遼國呢?潘洪無奈,只得上奏皇帝,要楊延昭掛帥出征。楊家面對這個重新執掌的帥印,要接不接?他們心中是不是有怨、是不是有恨?楊延昭為什麼接下了這個帥印?或許他是想著,若是他為私人恩怨罔顧大局,令公也不會同意他這樣做的吧!就這樣,楊家軍浩浩蕩蕩地又來到了雁門關前,準備再次面對設計殺敗楊令公的大敵-蕭太后。

       是夜,大軍紮營在雁門關外,身為元帥的六郎延昭,巡營遙望見雁門關,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當年父親率領八位兄弟赴會時,也是這樣經過雁門關,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好不熱鬧,誰知今日,只剩他一人了。暗夜中的城樓再模糊,也可以清楚看見當年七弟慘死的景象…經歷了重重淬煉的楊六郎,到此處,深埋的思念與痛楚也不禁流竄而出,心情翻湧了起來。揮手摒退了左右,月光下沈重的步伐與背影,都看在柴郡主眼裡。她怎會不知站在雁門關前的楊六郎,心中想到的是什麼呢?

        以上,遙想結束,也深深地沈溺在楊六郎的情感世界裡差點無法自拔了!2008的原劇本中既有六郎郡主巡營的橋段,那麼此番改編就由此處著手吧!我試圖由六郎延昭的情感為出發點,去勾勒楊家故事的悲壯背景。而聰慧的郡主要如何能夠引導、安慰得了這位「甚少言語、有事獨自一肩扛」的楊大元帥?這正是此番改編的重要任務了;在這依舊要賣個關子,請大家到戲臺下來品評一番。另外,在序場中增加了楊家四位小將的出台,帶領延昭元帥開堂唸四念白明志,也是期望能更飽滿楊家的將帥之風,讓楊家形象更為立體。

        遙想古人,時空早已物換星移,古路戲隨時代傳唱不絕,依靠的應不是教條式的忠孝節義,而是人類古今皆同的深刻情感,唯有由情出發,才能真正了解這些【忠孝節義】的古人們為什麼做出這些抉擇,也才能夠深摯動人,為古路戲找到新的時代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phyrope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