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麗 / 許美惠 飾演 (玫瑰賊製作人)

        今年臺灣春風歌劇團的年度製作,打著「經典胡撇仔」的名號,要演出《玫瑰賊》。

        或許很多人都存著疑問,到底為什麼要演「胡撇仔戲」?撇開要冒著「不正統」的風險不說,演一齣「胡撇仔戲」可說「成本高昂、困難重重」。首先,以我們這種「一板一眼」的學戲背景來說,規範性較不明顯的胡撇仔戲,導演實在難找;再者,每一套華麗閃亮的戲服所費不貲,一定買不起、可能借不到;而音樂要中西合璧,要加入爵士鼓、薩克斯風、電吉他…等,不知道要去哪裡生出來的樂器與演奏者,面對這種種難以克服的問題,終究我們還是選擇毅然地面對這樣的「挑戰」。原因不外乎可以歸納為兩個:1.「胡撇仔美學的魅力」;2.「從演出學習『胡撇仔美學』,內化為演出歌仔戲的能量」。

(一)「胡撇仔戲」真好看!
        有人說,「胡撇仔戲」是臺灣歌仔戲發展的一朵奇豔之花;我們細看它的背景,和臺灣社會是如此的同步脈動:不管是融合了日本統治色彩的表演風格,或是合併了西樂的那卡西華麗樂風,還是「灑狗血」的真情吶喊,甚至選材上也來自臺灣社會寫實案件,以及當時流行的電視、電影。我想,胡撇仔戲在廝殺激烈的商業劇場中能夠這樣廣受歡迎,不外乎因為它某種程度符合臺灣人民的美學邏輯,確實掌握了臺灣人民的口味。

        前些年吹起的「胡撇仔風潮」,強調胡撇仔戲「金光閃閃」的感官刺激,以「表演型式天馬行空」為胡撇仔戲特色;然而我們親身到戲臺下感受,或與歌仔戲前輩談起胡撇仔戲,認為他的美學內涵應不僅於此;除了華麗大氣的感官享受:視覺上的服裝(如秀場華服般綴飾亮片、打魔鬼燈)以及聽覺上的音樂(中西合璧的融合樂風)之外,它寫實情的表演形式,更是有別於一般傳統戲曲「疏離性」的一大特點。

        「胡撇仔戲」的表演,立基於傳統戲曲的程式之上,但磨去其稜角痕跡,表演風格寫實,「化程式於無形」,演員也投注真實情緒帶動表演,因此當上演「親情倫理大悲劇」,台下觀眾受感染熱淚盈眶時,台上演員也無不淚流滿面;當「強巴拉」音樂急速彈奏,演員們或著變體或穿和服,拿著武士刀追逐纏鬥,台下觀眾也無不屏氣凝神、緊張期待;正是這樣台上台下生動而直接地互動,得以讓觀眾情緒隨戲起伏又哭又笑!因為胡撇仔戲貼近觀眾的「口味」,又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它便緊緊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使人沉迷在他的魅力之中,不得不呼喊一聲「胡撇仔戲真好看」!

(二)演「胡撇仔戲」v.s.歌仔戲表演
        「台灣春風歌劇團」創團的目標之一是「保存傳統」,而「胡撇仔戲」是歌仔戲發展歷程中實際存在的一部分,是我們回視「傳統」時不可規避的重要成分。

        我們的學戲機制,是透過每一次的演出訓練,來累積唱念作表的實力。拆解開來,我們一方面求教於京劇老師,接受規範的身段訓練;一方面更要求教於歌仔戲老師前輩們,歌仔戲唱腔的訓練。由於「胡撇仔戲」強調真實情緒帶動演出張力,因此演員在這次的演出上,必須迫使自己全神貫注地「由內而外」進行表演,突破外在作表先行的方式,有助於強化戲劇節奏的掌握;同時,胡撇仔戲重視演員口白表演,演出必須藉由口白的轉折與力度,牽引武場爵士鼓的鑼鼓點,透過此次演出訓練,將有提升台語唸白的力度與清晰度;胡撇仔戲緊湊的節奏、演出形式的流暢轉換,都將增進演員掌握戲劇之精準度。因此,「學習演出胡撇仔戲」,正是成就「歌仔味」、修飾演出稜角的一條必經之路!

        為了完成這個艱鉅的挑戰,為了期許「胡撇仔洗禮」對團員們的淬煉,也為了將一齣好看的經典胡撇仔《玫瑰賊》呈現在您的面前,台灣春風歌劇團這次究竟作了哪些努力?就靜待下期一一為您分曉囉!



(由左至右:春風團員-蘇芷雲、洪瑞沄、蘇怡安、許美惠)

許美惠,
台大社工系畢業,現為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研究所碩士生,曾任台大歌仔戲社第十屆幹部,舉辦十週年創作公演《三寸金蓮》,自大學時期便投入歌仔戲文化保存與創作、研究,參與歌仔戲演出,並致力於歌仔戲編劇,編劇作品注重傳統念白俚趣保存,風格質樸清新、情味雋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phyropera 的頭像
    zephyropera

    臺灣春風歌劇團

    zephyrope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