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6【飛蛾洞】 (30)
- Aug 25 Fri 2006 17:42
「一場愛恨交織的夢」-男飛蛾的角色詮釋
- Aug 21 Mon 2006 17:31
8/21華人歌仔戲戲劇節記者會報導
- Aug 20 Sun 2006 16:25
以蛾傳顏的男女相--服裝設計謝建國
- Aug 19 Sat 2006 18:01
從傳統到極簡--小五的舞台設計
- Aug 17 Thu 2006 17:38
劇團動態-春風飛蛾洞整排
- Aug 13 Sun 2006 08:01
熱烈奔放的情欲《飛蛾洞》-從外台武旦戲到實驗小劇場
作者:葉玫汝
- Aug 05 Sat 2006 16:15
搖滾實驗新樂風:音樂設計林金泉的奇想世界
- Aug 04 Fri 2006 15:27
飛蛾洞始作「俑」者--葉玫汝編劇概念
《飛蛾洞》曾是被認為「淫戲」的古路武旦戲,原始情節為「飛蛾精愛上凡人卻被拋棄,因而殺死負心郎」。民間流傳的故事往往承載著值得深思的意涵,以往看來,這或許只是一齣勸淫的教化戲,被層層的禮教包裝給偽裝了起來,然而仔細觀察,那時候的武旦陰鼠表演及其情節發展,何嘗不是大膽而熱烈的表現女性情慾面,即使在現代的我們眼中,這齣戲本身還是前衛的不得了。我認為要讓歌仔戲的現代化未必只有新編故事一條路,傳統劇碼中仍有許多情節或表演手法是因為能「動人」因而能長久流傳。我們若能夠從傳統故事中發現她的精華並賦予現代意義,或許更是讓歌仔戲能與傳統接軌又能永續發展的好方法。
本次製作雖取材於傳統,卻只借用其神怪背景而加入了更多性別思考。人的身體裡面是否只住著一個性向的靈魂呢?當「性/別」論述的理論百家爭鳴、當性別議題成了顯學的時候,似乎又成了另一種性別刻板,面對愛情時難道只有「生物性別男—生物性別女」,「社會性別男—社會性別女」這樣的分類嗎?愛情、性別與欲望,這其中的關聯又是如何?人類在社會化過程中,是被依其生物性別而教育、期待的,那若是在未定人形性別的蛾妖身上,就發生了愛情,那他能不能選擇性向?能不能表達欲望?我們是否可以不要從「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這樣的性別分類來看待「愛情」這件事?我們是否也可以不要從「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這樣嚴肅的性別分類來看待一個人對自己生活價值的選擇呢?
- Aug 02 Wed 2006 15:09
歌仔戲中的王語嫣--傅裕惠的導演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