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演員為中心的劇場

 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更需要深厚的功底以應付即興的演出。就字面上來看,義大利即興喜劇又稱作「藝術喜劇」,所謂的「藝術」係指演員不同於演出學術戲劇的業餘演員,他們都是藝術家或職業性的演員;又由於即興喜劇演出沒有劇作家的參與,採「幕表制」的形式演出,因此它是一個以演員為中心的劇場。 

定型角色
 

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為義大利即興喜劇最大的特色之一,就如同中國傳統戲曲中生、旦、淨、末、丑的行當之別一般,每個定型的角色都有固定的性格、說類似的臺詞、穿戴屬於這類角色的服裝和面具,而即興喜劇的演員通常終其一生就專門演出一種角色,於生活中自然地融入該角色的性格特色。定型角色中的正面人物通常是男才女貌、充滿智慧的情侶,表演時不戴面具。誇張喜劇性的角色則以軍官、潘大龍、博士和僕人為代表,這些人物頭戴面具,以極端戲謔的性格,誇張的手勢和走路姿態表演,往往一出現就能讓觀眾捧腹大笑。
 

「把戲」變「正戲」
 

即興喜劇並非讓演員在舞臺上為所欲為,其背後有一套高度技巧化的即興模式,使得演員在舞臺上可以依循這套模式展開即興。把戲(lazzy),如丟盤子、翻觔斗等雜耍是該劇種的演員本身必備的絕活,其原本的目的是在於增加劇情的可看性。把戲就像相聲演員的抖包袱,雖然在舞臺上出現的時機未必和劇情有直接的關係,但是這個劇種本來就是以演員的肢體表演為主,只要特技能結合演員的舞臺動作,觀眾就會被逗樂,甚至有些演員專門會在觀眾注意力分散時,就開始耍弄特技以博得觀眾掌聲,發展到後期,把戲反而成為即興喜劇中最受觀眾喜愛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phyropera 的頭像
    zephyropera

    臺灣春風歌劇團

    zephyrope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